技術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,技術創新應以解決市場痛點難點為問題導向,摒棄大路貨的傳統思維,制定個性化、定制化的解決方案,以變易變,才是基業長青之道。——深圳市華亞數控集團董事長 代建東
現如今,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殘酷的淘汰賽階段,接下來會血雨腥風。如何才能不被淘汰?和自己較勁,和對手死磕。發展硬核能力是根本,企業要追求極致的品質、交付和成本;同時跟上行業全面國際化的步伐。——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興明
企業從國際市場轉向國內市場,有更好的發展機遇,同時也面臨挑戰。一是質量過剩,質量不要最好的,只要剛好;二是適應國內市場的快速變化。總體來說我們對中國制造業充滿信心。——億和精密工業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數碼模集團總裁 張耀華
選擇高質量發展,中國是最好的土壤。公司一直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:以人才為中心,以技術和營銷為基本點,未來的高質量發展也會以此為根據。在未來高質量發展的窗口期,會造就一批更優秀的中國高端裝備和合作的高端裝備。——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夏軍
GE醫療和中國供應鏈企業一直在互相學習和分享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國供應鏈一直是韌性最強的,即使是疫情最艱難的時候,中國依然能保證交貨速度。除此之外,中國企業家更具有民族情懷和創新精神,深耕細分領域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術。——GE醫療無錫基地總經理 馮健
新能源汽車前景廣闊,打造計量制造優勢:電池、電機、電控、體驗。打造先進質量體系和標準體系。質量是滿足需求的程度,是用測量、標準和評定的語言反映出來。此為上半場的競爭優勢,下半場將走向智能網聯的時代。——全國電磁計量技術委員會電動汽車分委會主任委員 李翔
中美之爭和氣候變暖是當今全球形勢的兩大主題,下一代技術革命聚焦新能源成為共識,在此背景下,中信證券重點關注和布局新能源汽車、光伏、儲能、半導體、高端裝備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熱門行業。——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童育堅
制造已經是國家之本,想要制造業高速發展,就要關注智能制造。自動化、智能化是大勢所趨,另一方面,在自動單體在很好地工作同時,通過模塊化組成整個智慧工廠。讓不同的自動化單元通過軟件、數據流融合在一起,機器之間互聯互通,才能更高效地運轉。——百超集團中國區總裁 游松
通用數控機床未來一定是越來越高端。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,高精度、表面粗糙度和如何實現高效。除此之外,中國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是數據非常雄厚,數據建模與采集的量大了以后,我們的模型會越來越精準,更容易與實際貼近,是實現彎道超車的一條好途徑。——廣東科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春生